复合钢板的超声检测

作者: 采声
发布于: 2023-07-20 10:27

探头选择
1.型式:单晶直探头或双晶直探头。
2.频率:2MHz~5MHz。
3.晶片有效直径:Φ10mm~Φ25mm范围内。
耦合方式
耦合方式采用直接接触法或液浸法。
检测面选择
一般可从基材表面进行检测,也可以从复合层表面进行检测。
扫查方式
1.在复合钢板边缘或剖口预定线两侧范围内进行100%扫查,扫查区域宽度见表5-3;

板厚(mm) 区域宽度(mm)
<60 50
≥60~100 75
≥100 100


2.在复合钢板中部区域,探头沿垂直于基材压延方向,间距不大于50mm的平行线进行扫查,或探头沿垂直和平行基材压延方向且间距不大于100mm的格子线进行扫查。扫查示意图如图5一6所示;

复合层板 Z?kg/m²s Z?/Z? r t T 界面回波与底波的分贝差
53.5 0.860 0.075 1.075 0.9943 22.5dB
奥氏体不锈钢 45.7 1.007 0.0033 0.9967 0.99998 49.6dB
41.8 1.031 0.048 0.852 0.9977 26.4dB
27.4 1.679 0.253 0.747 0.9358 11.4dB
17.3 2.659 0.453 0.547 0.7944 4.9dB


3.根据合同、技术协议书或图样的要求,也可采用其他形式的扫查;
4.双晶直探头扫查时,探头移动方向应与探头的隔声层相垂直。
灵敏度校准
1.将探头置于复合钢板完全结合部位,调节第一次底面回波高度为显示屏满刻度的80%,以此作为基准灵敏度。同时灵敏度设定完成。
2.扫查灵敏度一般不低于基准灵敏度,如标准要求的提高6dB扫查。
未结合区的测定
1.未结合区的判断
在基准灵敏度条件下,第一次底面回波高度低于显示屏满刻度的5%,且明显有未结合缺陷回波存在时(回波高度≥5%),该部位称为未结合区。
2.未结合区大小的测定

对于未结合区缺陷、确定最高反射回波后,前后、左右移动探头,使第一次底面回波升高到显示屏满刻度的40%处,此时各处的探头中心点作为未结合缺陷的边界点。各点连线即为未结合区的形状,可测出未结合缺陷的长度与面积。
未结合缺陷的评定和质量分级
NB/T47013.3-2015标准对未结合缺陷的评定和质量分级规定如下:
1.未结合的评定方法
(1)未结合缺陷指示长度的评定规则

未结合缺陷边界范围(形状) 确定后,用一边平行于板材压延方向的矩形框包围该未结合缺陷,长边作为缺陷的指示长度。若单个未结合缺陷的指示长度小于25mm时,可不作记录。
(2)单个未结合缺陷面积的评定规则
用测量未结合缺陷的矩形框面积作为未结合缺陷的指示面积。
①一个未结合缺陷按其指示的矩形面积作为该单个未结合缺陷的面积;
②多个未结合缺陷其相邻间距小于20mm时,按单个未结合缺陷处理,其面积为各个未结合缺陷指示面积之和。
(3)未结合率的评定
劝拿殴俜接蜗吠净1mx1m检测面积内,按未结合区缺陷指示面积所占百分比来确定。
2.质量分级
(1)复合钢板缺陷等级划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级别。Ⅰ级质量最高,Ⅳ级质量最低。
(2)在复合钢板边缘或剖口预定线两侧进行100%扫查的区域内,未结合缺陷的指示长度大于或等于25mm时,评为Ⅳ级。
(3)复合钢板质量分级按表5一7的规定执行。

等级

单个未结合指示长度/mm 单个未结合面积/cm² 未结合率/%
0 0 0
≤50 ≤20 ≤2
≤45 ≤5
大于Ⅲ级者

 

 

 

 

  • 技术支持
  • 联系电话:010-56865477 / 010-56865499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